跳至主要內容

【温故知新,我的下一站的“人生”】


我总觉得看书是一种乐趣,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重温旧梦,总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动。

还记得自己在青少年杂志做编辑的时候非常年轻,因为不怕吃亏多做事,有一天主编说,“李家同来到马来西亚做演讲,在这之前你就去做一个采访写一篇专题吧。”就这样,第一次和一个学者面对面谈教育,谈学习,谈文学。

现在回想,李教授一定觉得马来西亚这小女生实在没水准吧,他说的的很多理念我几乎鸭子听雷,雾煞煞极了。

但也因为这机缘,让我为了写出有点水准的稿,也看了他几本书籍,如《让高墙倒下吧》和《陌生人》,也了解他的背景。

知道他是台大电机系学士,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电机博士。做过清华大学,静宜大学,暨南大学校长。


信仰天主教的他常做义工,教孩子数学英语,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进度,他也关心弱势团体的需求。相对的,他的文字也带有人道主义的感觉。


当时的我阅读他的书,老实说,看得幸苦极了,尤其是2012年出版的《下一站》,文字里头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当下阅读的感觉就是,“怎么一位学者也会写出这样带有宗教的文章。”


直到最近重温,我忽然能体会他那时候写下《下一站》的感觉,当一个人曾在生死走过一遭,因为信仰带给他的信念与领悟,这样一个人生体验让一个学者写出带有生命力及使命感的文字。


如其中一篇文章写到李家同有ABC三支表时间各有蹊跷地方,如A表有时正常有时慢,B表越跑越慢,C变则跑得快,但不戴的话就正常。而带着C表会让他觉得“时间不多了”。


而在我看这文章时,却体悟到时间都是一样的速度在流逝,感觉快慢都是我自个儿的心理因素,当我与家人旅行时,与家人亲密相处心情愉快时,总觉得时光飞逝,但在做我不想做的事情,和开着讨厌的会议时,恨不得时钟拨快一点。


2012年和2016年的我,除了样子身形变了,连心态及想法都有不同。虽然,和70岁的学者写下“下一站”的人生历练心态是不能比较的。


但我想,如果现在38岁的我能采访李家同教授,相信比22+的我来得更有火花及意思吧?!谁知呢?


但我知道,我下一站的人生很明确。我有我的使命,人生可以停顿做选择,但却不能停止做改变啊。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身教永远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最佳方法!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 教孩子礼仪习惯,让孩子受用一生。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 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1.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2.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饮,不管在家还是在外。 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8.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

父母亲内心的纠结,喊话“如何教孩子性知识?”

Q:父母亲内向、害羞,不懂表达,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课程? A:性教育知识的学习是父母亲的责任,正确的性启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孩子可以很正面的看待自己的身体,在青春期与异性的相处也会更加的明朗及顺利。 Q:几岁的孩子需要开始性教育的学习? A:0岁、婴儿期。孩子透过与父母亲的搂抱,喂哺(母乳喂养的孩子会更加好)、换尿片等身人体接触,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其的爱及关怀。孩子与父母的接触联系的亲密度,将成为孩子建立将来对同性与异性的态度是冷漠怀疑还是接纳及信任。 有接触过孤儿院孩子的志工们,都会深刻体会到这点差异性。孤儿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是比较薄弱,但又渴望爱与关怀。 所以,不要等孩子身体发育才进行性教育,而是自小就开始了。 Q:父母亲在性知识的观念与态度,是否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态度? A:绝对会。有的父母觉得自己不会说,也不懂说,所以选择交给外人或学校去教育,这虽然是方法之一,但成效远不如父母亲自己将性教育融入生活里来得有成效。 所以父母亲本身只需要滤清几个要点,与孩子在家中进行性教育时,会可以更加放得开。 旧观念:性很肮脏,父母亲不可以和孩子说。 新思维:性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人类没有性交行为等同=灭种。所以父母亲的态度要自然,应该是不回避,不尴尬的与孩子谈性议题,让孩子相信你,也愿意与你谈心中的疑惑。而不是苛责或惩罚,导致孩子产生犯罪感或起反抗心理。 旧观念:性就是性行为 新思维:性教育范畴广泛,孩子的身理和生理成长,性别认同、异性关系,性行为社会规范等。 旧观念:和孩子说太多性教育,会让他们对性行为更加好奇及想产生尝试心理。 新思维:正确的性知识传达,也等同教育了对的知识,同时让孩子可以在面对性行为的事件时,可以做出对的选择。 旧观念:父母亲要与孩子面对面,正经八百说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新思维:性教育并不需要如同上课般,坐下来才可以谈。而应该是在家庭里日常生活习惯一般轻松自在的存在。例如:亲子阅读时,可以选择适合的性绘本做教材;可以在帮孩子冲凉换衣服的时候,与孩子说身体的自主权、如何保护自己及如何保持卫生,看电视机时看到亲密镜头时,可以解释这行为的发生。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性教育就应该如同呼吸一般的自然与我们并存。父母亲可以按孩子成长的阶段来教导孩子性知识。 0-2岁一个阶段,3到6岁

【聽書】,有时候书不见得非要拿起来阅读。

我喜歡閱讀,它能讓我心情愉快,也讓我心靈感到充實。 但為人媽媽後,作為一名職業媽媽的我來說,能閱讀的時間已經被家務活及親子同樂給佔據了,那麼怎麼找到閱讀的時間呢?總不能因為這個因素就放棄我想多讀幾本書的樂趣啊。 但如果我堅持非要拿一本書的話,那幾乎是不怎麼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這2年來,我開始有“聽書”的習慣。 “聽書”其實就是購買有聲書,利用上下班塞車的時間,將喜愛的有聲書給聽完。對於沒有太多時間讀書,但又想補充一些知識的我來說,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啊,哪怕塞車心情都比較愉快,有時候聽到激動處,我還會反复的聆聽。 對於沒有時間閱讀的朋友們來說,有聲書的閱讀方式,絕對適合我們這些職業型的媽媽。所以,不要再為自己沒有時間讀書找藉口了,就和我一起來好好的“聽書”吧。 目前我推薦給和我一樣是媽媽的朋友,可以去博客來購買洪蘭教授和傅佩榮的有聲書,前者在育兒上的一些書籍,都有製作了有聲書,如“講理就好”的系列;後者是傅佩榮一系列有關“論語” 、“老子”、“孟子”、“哲學與人生”等書籍都有有聲書的出現。除此之外,博客來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有聲書值得去探索。 如果你也是一個“聽書”的朋友,歡迎你和我分享你在聽著那些“有聲書”,好麼。 ^^ 小小介紹“何謂說書”: 評書,又稱說書,廣東粵語、閩南語地區也稱講古,古稱說話,是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好的說書人可以說到忘我而口沫橫飛,聽得人聽出耳油而拍案叫好。 後來有了廣播和收音機的年代,我們的媽媽在裁剪衣服時,也會開著“麗的呼聲”聽廣播劇。 https://www.facebook.com/399964556834226/photos/a.420546641442684.1073741827.399964556834226/550942651736415/?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