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身教永远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最佳方法!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

教孩子礼仪习惯,让孩子受用一生。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1.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2.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饮,不管在家还是在外。

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8.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9.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11.公共场合,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

12.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这是世界通行证,不分国界,不需翻译,永不过时。
伸手不打笑脸人,教育孩子微笑面对人生吧。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爸妈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爸妈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学生阶段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待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

除了这些礼仪修养习惯,爸妈们还要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面的管理就会轻松很多,可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样,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基础。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如果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你又如何去爱别人?

我和朋友说,“最近我陷入自我内在emo的情绪里,如果不是有讲座会要出去,我其实更想宅在家。” 听到的朋友会说,听听歌吧;有的朋友说,找朋友出来讲讲话。但其实我很坦然的接受自己各种内在的情绪,无论是打雷刮风还是下雨。 因为我知道,自己这样的情绪在儿时就已经有了。记得小学下课的日子里,我会自己一个人躲在校长室后头的秘密小花园(校长室是一间独立小板屋其中一面有一棵成人那么高的九重葛灌木)里发呆。 中学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巴士去茶馆坐,喝茶看书,学院的时候,我会自己去看电影,出来社会上班我很习惯自己一个人吃饭。 其实我可以很热闹,但有一段时间我并不希望有人打扰我,我反而能与内在的我好好的独处。 记得今年在东海岸教育讲座里,我和中学生分享我一个人也很好的生命故事。那时候其他一起的讲师说的却是如何去接触人群,与学院同学相处愉快开心的经验…… 会后我和另一个讲师聊天,我笑问自己是不是怪咖?我其实需要去改变自己这样的独处习惯吗?但我知道我并不怎么想改变,有的人就是喜欢独处的自在,就好比如我。 到了我现在的年龄,我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自在满意的。有时候出去与朋友喝茶,当同龄的老友们都在讨论物质生活的需求,拥有了些什么房产,地位或金钱时,我却发现自己有点难以带入话题里,因为我想听到更多内在的声音。 如果我们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人生一辈子难道就是追求这些吗?那么是不是还可以找到更多实在的自我价值的肯定,除了追求三餐温饱到大富大贵的生活品质,是否可以再要求多一些精神层面,内在的自我满足的事情呢? 有时候与网友聊天,听着对方对家人先生的埋怨,向往他人的生活方式,我总是希望可以在这次对话聊天中,可以影响他用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的生活。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羡慕,攀比,效仿,只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攀比不会让自己更加快乐,只会带来无谓的烦恼;不会带来幸福感,只会勾起更多的痛苦。 认清目前的自己自有独有美好的特质,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从不应该将希望放在别人的手里,唯有自己踏实的努力收获属于自己栽种的果实才是最满足的。 如果将自己的存在价值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是最不保险的,因为你自己毫无价值,你又如何去爱别人?爱!无论是给予他人还是得之于他人,你首先要从完全自爱开始。 所以女人需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玫

【聽書】,有时候书不见得非要拿起来阅读。

我喜歡閱讀,它能讓我心情愉快,也讓我心靈感到充實。 但為人媽媽後,作為一名職業媽媽的我來說,能閱讀的時間已經被家務活及親子同樂給佔據了,那麼怎麼找到閱讀的時間呢?總不能因為這個因素就放棄我想多讀幾本書的樂趣啊。 但如果我堅持非要拿一本書的話,那幾乎是不怎麼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這2年來,我開始有“聽書”的習慣。 “聽書”其實就是購買有聲書,利用上下班塞車的時間,將喜愛的有聲書給聽完。對於沒有太多時間讀書,但又想補充一些知識的我來說,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啊,哪怕塞車心情都比較愉快,有時候聽到激動處,我還會反复的聆聽。 對於沒有時間閱讀的朋友們來說,有聲書的閱讀方式,絕對適合我們這些職業型的媽媽。所以,不要再為自己沒有時間讀書找藉口了,就和我一起來好好的“聽書”吧。 目前我推薦給和我一樣是媽媽的朋友,可以去博客來購買洪蘭教授和傅佩榮的有聲書,前者在育兒上的一些書籍,都有製作了有聲書,如“講理就好”的系列;後者是傅佩榮一系列有關“論語” 、“老子”、“孟子”、“哲學與人生”等書籍都有有聲書的出現。除此之外,博客來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有聲書值得去探索。 如果你也是一個“聽書”的朋友,歡迎你和我分享你在聽著那些“有聲書”,好麼。 ^^ 小小介紹“何謂說書”: 評書,又稱說書,廣東粵語、閩南語地區也稱講古,古稱說話,是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好的說書人可以說到忘我而口沫橫飛,聽得人聽出耳油而拍案叫好。 後來有了廣播和收音機的年代,我們的媽媽在裁剪衣服時,也會開著“麗的呼聲”聽廣播劇。 https://www.facebook.com/399964556834226/photos/a.420546641442684.1073741827.399964556834226/550942651736415/?type=3&theater